一个人孤独地过中秋

张佳玮

原文链接

中秋节若一个人过,是怎么样的光景?


苏轼似乎常一个人过中秋,一不高兴就怀想子由,来个明月几时有。 他烦恨月亮:何事长向别时圆?不小心出卖了个事实:他经常一个人过中秋。

他和苏辙这一生,也确实聚少离多。 他俩出仕后在一起过中秋,有记录可查的,可能也就是熙宁四年那一次——距离苏轼去黄州还有十年。 这次中秋知道的人少,反而是「兼怀子由」那一个孤独的夜晚,因为「明月几时有」,千秋扬名。

后来另一次,苏轼写中秋,难得好月亮,便说: 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 ——他这辈子,很少遇到中秋节有好月亮的; 不知道下一次看到好月亮,是什么时候呢?

辛弃疾与苏轼一样,豪迈里透着深情。 赶上中秋,辛弃疾会写这样的词送人:

老来情味减,对别酒,怯流年。况屈指中秋,十分好月,不照人圆。

无情水都不管;共西风、只管送归船。秋晚莼鲈江上,夜深儿女灯前。

他这样关山万里过的大英雄豪杰,也终于要怕老, 也嫌月亮不照人圆,只好祝福别人儿女相聚吃莼鲈。 ——莼鲈是张季鹰的典故,他当年《水龙吟》里「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」,也是这玩意。 所以在我想象中,辛弃疾一直在镇江北固山吃鲈鱼。

苏辛最好的中秋词,都是一个人过中秋时写出来的。


我小时候,过中秋懵然无知。 现代城市里有看月亮习惯的人,少。 到中秋,一家人吃月饼,上阳台或院子里看看月亮,「哇好圆啊!」过去了。 到上海后,逢中秋前,接妈妈电话,中秋回家; 回去了,也仍是如此:一桌宴席,吃月饼,看月亮。

到后来,看月亮总成了中秋节最后一个典礼了——类似于过年, 大家都忙着刷微信红包、吐槽春晚、吃年夜饭。 彼此拜年,反而没那么重要了。

看月亮何时会成重头呢?看苏轼辛弃疾就是了。 月圆人不圆时,看月亮才会触发情肠。 所以大多数发自肺腑的中秋好词,都是离别时写的。

不,我倒不是想说离别了才去珍惜。 大多数人不能回家去看月亮,是因为离家了,有比中秋看月亮更重要的事。 这事连苏轼与辛弃疾都不能幸免。 再说直白点,大多数人生的倾向,是越来越孤独的。


我看过写中秋圆月因由,最好的出自鲁迅。 以前说过,鲁迅先生最好的小说集《故事新编》,里面全是孤独。 老子出关口诵《道德经》,被官吏们哂笑; 墨子非攻阻止了楚国的攻击,被宋国军士驱赶; 大禹孤独地力排专家议论,独自和一群铁汉去治水。

以及,后羿射完了天上地下的一切猎物,只好每天让嫦娥吃乌鸦肉的炸酱面。 终于嫦娥奔月而去,后羿陷入终极孤独时,发了英雄气:

他忽然愤怒了。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,圆睁着眼睛,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——「拿我的射日弓来!和三枝箭!」

女乙和女庚从堂屋中央取下那强大的弓,拂去尘埃,并三枝长箭都交在他手里。

他一手拈弓,一手捏着三枝箭,都搭上去,拉了一个满弓,正对着月亮。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,眼光直射,闪闪如岩下电,须发开张飘动,像黑色火,这一瞬息,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。

飕的一声,——只一声,已经连发了三枝箭,刚发便搭,一搭又发,眼睛不及看清那手法,耳朵也不及分别那声音。 本来对面是虽然受了三枝箭,应该都聚在一处的,因为箭箭相衔,不差丝发。 但他为必中起见,这时却将手微微一动,使箭到时分成三点,有三个伤。

使女们发一声喊,大家都看见月亮只一抖,以为要掉下来了, ——但却还是安然地悬着,发出和悦的更大的光辉,似乎毫无伤损。

「呔!」羿仰天大喝一声,看了片刻;然而月亮不理他。 他前进三步,月亮便退了三步; 他退三步,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。

他们都默着,各人看各人的脸。

这大概是鲁迅笔下,除了《铸剑》里的宴之敖外,最阳刚雄健的一段描述。 但临了,后羿也只是懒懒地将射日弓靠在堂门上,走进屋里去。 射下太阳的人,也对孤独无可奈何。

整本《故事新编》,其实是讲一个不被理解的故事: 女娲后羿、伯夷叔齐、老子墨子,都是传奇,却都不被世人理解, 注定是孤独的——后羿尤其如此。

所谓孤独,也就是不被理解罢了。

孤独之后,就有两种倾向。 一种是偏执狠戾,比如「有缺陷的战士依然是战士,完美的苍蝇依然是苍蝇」、「要恨由他们去,我也一个都不饶恕。」 一种是萧散淡然,比如《朝花夕拾》。


那,所以大人物也无法免疫孤独——实际上,可能还更甚些。

回到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角度,稍有年岁,自然明白。 孤独这玩意与日俱长,越到后来,越成为人生常态。 因为如上所述,孤独就是不被理解; 而人的经历千奇百怪,再有同理心的人,也无法理解另一个人。

单纯想要有人陪,其实很容易,转身回老家便是; 为什么许多人回不去了呢?理由千奇百怪,但大略可以这么说: 回到不孤独的、喧闹但安全的环境里,就像回到小时候; 少烦恼,但也少欢乐。 许多离家出去闯荡的人,都是存着点念想:不怕烦恼,只是怕不快乐。 而人世间喜乐无常,大多如此。少忧则少乐,多喜则多忧。


人间的事,分为应然与实然。 应然是辛弃疾祝福的:秋晚莼鲈江上、夜深儿女灯前。 实然则是,大多数人很孤独,还可能越来越孤独,即便在中秋也如此。 赶上中秋看到好月亮,但是人生无常,不知道以后月亮如何? 所以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?

孤独是大多数人人生的常态,要往上走,势必会越来越孤独。 所谓高处不胜寒,苏轼这点也说到了。

由此可见苏轼的大气。 他没有跟苏辙碎语念叨「希望我们能在一起」,知道人生难得圆满,所以将就着,就这样祝福吧: 没法在一起,那么隔着千里也行,「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」。

所以了,一时一日是否在一起,并没那么要紧:人长久就好,有未来就好。 一个人过中秋的话,也没啥,看看苏轼鲁迅辛弃疾都孤独,未必心安,至少知道世上这样的也不止自己。 毕竟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孤独着,而且很可能越来越孤独——但依然可以在这一晚,看看同一个月亮呢。


大家中秋节要快乐哟——哪怕是一个人,也要快乐哟。